1、分辨率:對于條形嗎掃描系統而言,分辨率為正確檢測讀入的更窄條符的寬度,英文是MINIMAL BAR WIDTH(縮寫為MBW)。選擇設備時,并不是設備的分辮率越高越好,而是應根據具體應用中使 用的條形碼密度來選取具有相應分辨率的閱讀設備。使用中,如果所選設備的分辨率過高,則條符上的污點、脫墨等對系統的影響將更為嚴重。專業電池掃碼機2、掃描景深:掃描景深指的是在確保可靠閱讀的前提下,掃描頭允許離開條形碼表面的更遠距離與掃描器可以接近條形碼表面的更近點距離之差,也就是條形碼掃描器的有效工作范圍。有的條形碼掃 描設備在技術指標中未給出掃描景深指標,而是給出掃描距離,即掃描頭允許離開條形碼表面的更短距離。 3、掃描寬度(SCAN WIDTH):掃描寬度指標指的是在給定掃描距離上掃描光束可以閱讀的條形碼信息物理長度值。 4、掃描速度(SCAN SPEED):掃描速度是指單位時間內掃描光束在掃描軌跡上的掃描頻率。5、一次識別率:一次識別率表示的是首次掃描讀入的標簽數與掃描標簽總數的比值。舉例來說,如果每讀入一只條形碼標簽的信息需要掃描兩次,則一次識別率為50%。從實際應用角度考慮,當然希望每 次掃描都能通過,但遺憾的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求一次識別率達到100%是不可能的。電池掃碼機廠應該說明的是:一次識別率這一測試指標只適用于手持式光筆掃描識別方式。如果采用激光掃描方式,光束對條形碼標簽的掃描頻率高達每秒鐘數百次,通過掃描獲取的信號是重復的。6、誤碼率:誤碼率是反映一個機器可識別標簽系統錯誤識別情況的極其重要的測試指標。誤碼率等于錯誤識別次數與識別總次數的比值。對于一個條形碼系統來說,誤碼率是比一次識別率低更為嚴重的問題
如今,在不少行業推廣的物聯網自動識別應用領域中,二維碼掃描模塊是迄今為止最經濟、實用、靈活的一種自動識別條形碼的引擎模塊,可方便地嵌入集成到智能設備上拓展二維碼掃描的功能以實現自動化識別和智能化管理,自動地獲取到被識別物品的相關信息并將數據傳輸到后臺系統進行后續處理。中山電池掃碼機總體上來說,在設備集成上選用二維條碼掃描模塊不僅經濟實惠、數據輸入速度快,而且可靠性高、靈活便捷,可為自助設備提供高效便捷的數據處理方式。如我們熟知的自助售貨機上一般都貼有付款感應區或掃描二維碼”的字樣,內部空間便嵌入有二維條碼掃描模塊,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掃描模塊智能感應識別手機付款碼從而達到自動售貨的功能。在公共交通行業中,公交掃碼一體機/地鐵驗票閘機(或其他智能終端)同樣是植入了二維碼掃描模塊,作為一種常見的條形碼識讀組件,它可以很便捷地將手機乘車碼進行掃描并將二維碼數據傳輸到后臺運營系統和移動支付系統上進行自助扣費。二維碼掃描模塊的應用場景:1、掃描模塊嵌入自助售貨機的付款感應區2、公交掃碼一體機/地鐵驗票閘機植入有二維掃描模塊3、維碼掃描模組嵌入傳統自助設備形成二維碼掃描區(如排隊叫號設備、自助點餐機、自助繳費機、自助取票機、廣告機、物流柜、充電樁等)4、條碼掃描模塊嵌入智能手持終端5、條碼識讀模塊嵌入醫療器械/工業平板專業電池掃碼機6、二維碼識讀引擎嵌入物流柜/自助柜7、二維碼掃描頭嵌入智慧社區門禁/通道式閘機,拓展掃碼開門功能總結:隨著自動識別技術的成熟,二維條碼掃描模塊在各個領域已經部署并推廣了多種產品形態和解決方案的植入,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還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平臺,讓便利無處不在。
消費產品、食品和飲料、制藥和醫療設備包裝應用中的條碼讀取和驗證對于保證包裝可追溯性和安全性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基于圖像的讀碼器和條碼驗證器可幫助制造商和分銷商提高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流動速度、在需要召回產品時跟蹤整個供應鏈中的產品、防止假冒,以及滿足全球和零售商特定法規的要求。中山電池掃碼機使用一維條碼或二維碼簡化數據采集和追溯。標簽位于包裹的各個側面,通常需要快速連續、同時、以及從極端角度讀取。為了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處理量,制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必須能夠快速而準確地讀取代碼。但條碼會老化,破損,缺失關鍵部分,或者標記在彎曲或光亮表面上,使它們難以被讀取。這會導致生產延遲、高成本的重復印刷、產品浪費以及退款。基于圖像的讀碼器使用zhuanli的解碼算法,可以從各種極端角度、超遠距離快速且可靠地解碼高速生產線、包裝的多個側面上的條碼。康耐視讀碼器能夠對損壞嚴重、畸變、模糊或低對比度條碼進行解碼,提供行業領先的讀取率。借助大景深和寬視野,康耐視讀碼器甚至可以同時讀取多個條碼。對于序列化、產品包裝、和可追溯性應用,讀取大視野中的多個條碼已成為必要的需求。國際上規定必須提供供應鏈中各種商品的追溯信息。為保證包裝可追溯性,生產商必須能快速識別和定位供應鏈中的產品。為了做到這一點,許多公司都在簡單而強大的追蹤系統中將二維條碼、視覺系統和基于圖像的讀碼器作為主要部件部署。DataMatrix 碼已經被多種應用作為標準采用,因為它可以存儲很多信息,如制造商、產品編碼、批號、有效期,甚至獨特的序列號。電池掃碼機廠追蹤和跟蹤解決方案通過捕獲每個掃描點的代碼圖像并將其編碼數據存儲在中央數據庫中,確保完全符合安全和可追溯性法規。無論條碼的質量或朝向如何,康耐視讀碼器都能可靠地讀取一維條碼和二維碼。基于圖像的讀碼器的速度和準確性可以保證正確地分類、揀選、保存或運輸所有形狀和大小的包裝,也能在產品召回時方便地進行識別和定位。
美國馬薩諸塞州 Natick 郡,2016 年 7 月 18 日,康耐視推出業界首款圖像式機場行李處理識別解決方案高速讀取率確保快速且可靠的行李輸送全球機器視覺領域的領導者 - 康耐視公司(納斯達克:CGNX)今日宣布推出機場行李處理識別解決方案 (ABH-ID),它是首款克服了當前激光行李 ID 系統限制的圖像式自動標簽讀碼器 (ATR)系統。與激光系統相比,康耐視技術具有更高的讀取率,可降低因手工運送而發生丟失或因行李輸送延遲而產生的相關成本。中山電池掃碼機航空運輸每年以 8% 的速度增長,對目前30年來一直沒有發生變化的行李處理系統產生了巨大的負擔。康耐視ABH-ID解決方案使用經改進并經航空運輸業認可的技術讀取傳統方法難以破解的代碼,且提供了高速讀取率讀取在轉運線等關鍵環節因裝卸貨物而受損的標簽。“直至現在,由于每個包裹要經受無數次處理,很容易造成標簽損壞,因此讀取運輸標簽仍然是一項困難的工作。我們設計了一款識別與跟蹤系統,它具有圖像讀碼器的優勢,且相對激光系統價格也更有競爭力。”康耐視新業務開發經理Jay Bouton說道,機場行李處理。“經一條國際運輸線現場演示證明,康耐視的讀取率比當前的激光讀碼器高 15%。”康耐視的這款新解決方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是因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第753號決議要求自2018年6月起所有航空公司會員必須證明行李在運輸過程中的三個運輸點(裝載、運輸和抵達)實現了安全的收集和交付。每次處理行李時,標簽的質量和可讀性都可能因涂抹、劃痕或天氣而受到影響。電池掃碼機廠ABH-ID 解決方案具有優異的性能,可以快速而準確地讀取損壞的標簽。更低的“未讀取率”意味著錯過航班的行李更少,從而提高了行李處理系統的整體效率,減少了手動編碼操作且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康耐視 ABH-ID 解決方案使用業界領先的 DataMan? 固定安裝式圖像條碼讀碼器。與會出現活動零件磨損及不合格零件的激光掃描儀相比,基于圖像的讀碼器擁有穩定的設計且幾乎無須維護。該解決方案還采用了正在申請zhuanli的 Xpand? 技術,能夠靈活地安裝到空間受限的環境中。Xpand 技術提供了更高的冗余和更大的視野,從而使安裝更簡單,降低整體系統成本。
簡單地說,條碼是一維或二維格式的數據的機器可讀表示。條碼的優點是數據錄入速度快、準確性高。黑白條碼或矩陣圖案用于創建條碼,這取決于它是一維還是二維。一維條碼以垂直的黑白線條出現,通常出現在我們的雜貨店和零售店的產品上。中山電池掃碼機二維條形碼看起來就像是相互堆疊在一起的黑白小方塊。2-D條碼最常見、最普遍的使用方式是聯邦快遞。他們使用二維PDF 417條碼來跟蹤他們運送的每個包裹。1952年,約瑟夫·伍德蘭(Joseph Woodland)和伯納德·西爾弗(Bernard Silver)獲得了第一項條碼zhuanli,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看似由同心圓構成的牛眼符號。條碼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32年,當時一群學生做了一個項目,他們要求顧客從與他們想要的商品相對應的商品目錄中刪除正確的穿孔卡片來選擇商品。1970年,統一雜貨產品代碼委員會(Uniform Grocery Product Code Council)和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創建了一種條形碼中產品標識的數字格式。1973年,George J. Laurer發明了我們今天知道的UPC(通用產品代碼)。商業條形碼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才被使用,最初的應用是用于工業。條碼技術的早期使用者包括鐵路公司和美國郵政服務公司。1967年,美國鐵路公司(KarTrak)使用條碼。這個項目花了將近7年的時間才有95%的機群覆蓋,但最終在1975年被放棄了,因為讀取條碼的技術困難。當時,一種類似的技術稱為RFID(射頻識別),但被認為太過昂貴,所以沒有使用。專業電池掃碼機然而,到1991年,RFID技術得到了改進,價格也降低了,所有軌道車輛都必須使用RFID標簽進行識別。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郵政開始研究條碼在郵件遞送中的應用和用途,到1982年,美國郵政服務局開始實施郵政網絡代碼,以追蹤美國各地的郵件遞送情況。五年之內,“美國郵報”就安裝了條碼系統在美國的大部分主要城市。美國郵政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究條碼在郵件投遞中的應用和用途。到1982年,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 Postal Service)實施了跟蹤美國各地郵件投遞的郵政編碼。在五年內,美國郵政在美國大多數主要城市安裝了條碼系統。實際上,條碼的第一個發明是由愛爾蘭人發明的,很可能是基于公元最初幾個世紀的愛爾蘭字母表,看起來就像是條碼本身的一種形式。如今,條碼有多種用途,包括識別零售產品、郵件分類、倉庫使用,甚至用于醫院的患者識別和跟蹤。
掃一掃,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