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耐視公司(納斯達克:CGNX)今日發布 Cognex Explorer? 實時監控 (RTM),這是一種 DataMan? 讀碼器性能監控系統。Cognex Explorer RTM 采用可調整的體系結構、基于網絡的性能統計接口和康耐視視覺技術,通過其數據幫助廠務經理刪除系統缺陷并優化流程。定制激光讀取器Cognex Explorer RTM 分析讀取速率趨勢,評估未讀取的程序包中的圖像,并對其分類以幫助提高設備效率。Cognex Explorer RTM利用 DataMan 的基于圖像的讀碼能力,其設計用于物流行業、汽車行業、醫藥行業及食品與飲料行業。“康耐視新型實時監控系統采用康耐視視覺技術,幫助DataMan 條碼讀碼器實現客戶所需的高品質性能。江蘇激光讀取器研發 RTM 的原因很簡單:利用康耐視視覺技術來呈現化體現基于圖像的讀碼器性能的反饋優勢,從而自動識別設備工序錯誤的根本原因,”副總裁兼 ID 產品業務部經理 Carl Gerst 說,“我們的顧客一直在尋找一種數據驅動方式,可在其應用程序中準確地找到缺陷,并通過提供強大且靈活的視覺工具來分析因工藝錯誤而未讀取的數據包,以及基于時間的讀取速率趨勢,從而將我們的掃描能力提升到全新高度。”Cognex Explorer RTM 是一款基于服務器的產品,與 DataMan 讀碼器的網絡相連,可定期檢查讀取速率和數據包中的圖像。當工藝故障導致數據包中有未讀取的條碼時,將向 RTM 發送圖像,RTM 會自動評估并對圖像歸類為“包裝上沒有標簽”或“標簽不清晰”等,隨后將其儲存至數據庫中。該數據日后可在任意設備上通過網頁瀏覽器查看。
優異解碼和豐富配置定制激光讀取器a) 快速讀碼,高性能移動容差,支持部分金屬材質鐳雕碼。b) 自帶六組照明燈光,可適應不同環境光源調節。c) 自帶專業CODE配置程序,操作簡單,高效直觀d) 自帶O/I接口,對接各種型號傳感器 e) 嵌入式以太網接口,同一型號USB和串口可選高等級工業防護a) 最高工業防護等級:IP65;激光讀取器廠家b) 工作溫度:0-45 oC / 32 – 133 oF超高掃碼穩定性和數據傳輸性能a) 鋅合金外殼,導熱性強,更有利于持久高強度作業b) 高達5百萬次以上掃碼壽命c) USB接口數據線也標配電源,確保供電穩定,傳輸不丟數據。d) 3米長數據線,自帶磁環抗磁場干擾,耐折彎8千次,確保數據傳輸穩定。
隨著技術的進步、可量產化設備數量的增多以及越來越多的可行方案出現,中國多數的大型工廠開始涉足工業自動化,但不可否認的是,相較于有著足夠魄力、資金的大型工廠,許多中小型工廠因為諸多原因,不得不選擇暫時觀望,依舊維持人工流水線生產的老方法。定制激光讀取器而流水線生產所帶來的枯燥很容易使工作人員的精力快速下降,以至于一些員工會出現工作失誤,部分工序沒有做,導致部分產品質量不合格,但龐大的工件量也會使得質檢人員無法及時發現所有的不合格產品,一旦有了失誤,那么此次生產中必定會出現不少的不合格品,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上述情況,作為一家專注于條碼設備研發的高新企業,有著成熟的應用方案,即利用條碼作為信息載體,做到每一道工序對應一道二維碼,再使用工業讀碼器作為信息讀取設備,這就能夠及時發現不合格產品,條碼中甚至可以包含經手員工的信息,做到對失誤員工的“精準定位”,同時也能做到準確計件。激光讀取器廠家目前推出的一款適合大多數廠商的工業讀碼器,條碼讀取速度塊、精度高,端口的選擇也符合中國目前多數廠商,總體的性價比也是比較高的,作為邁向工業自動化的一步,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煙酒條碼掃描器并沒有打開識讀這種條碼的功能。定制激光讀取器2、條形碼不符合規范,例如缺少必須的空白區,條和空的對比度低,條和空的寬窄比例不標準(1:2/1:3),干凈的條碼邊際(空白區)。3、陽光、燈光直射,感光器件進入飽和區。激光讀取器廠家4、條碼表面復蓋有透明的材料,反光度太高,雖然眼睛可以看到條形碼,但是數據采集器識讀取條件嚴格,因此不能識讀。
簡單地說,條碼是一維或二維格式的數據的機器可讀表示。條碼的優點是數據錄入速度快、準確性高。黑白條碼或矩陣圖案用于創建條碼,這取決于它是一維還是二維。一維條碼以垂直的黑白線條出現,通常出現在我們的雜貨店和零售店的產品上。江蘇激光讀取器二維條形碼看起來就像是相互堆疊在一起的黑白小方塊。2-D條碼最常見、最普遍的使用方式是聯邦快遞。他們使用二維PDF 417條碼來跟蹤他們運送的每個包裹。1952年,約瑟夫·伍德蘭(Joseph Woodland)和伯納德·西爾弗(Bernard Silver)獲得了第一項條碼zhuanli,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看似由同心圓構成的牛眼符號。條碼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32年,當時一群學生做了一個項目,他們要求顧客從與他們想要的商品相對應的商品目錄中刪除正確的穿孔卡片來選擇商品。1970年,統一雜貨產品代碼委員會(Uniform Grocery Product Code Council)和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創建了一種條形碼中產品標識的數字格式。1973年,George J. Laurer發明了我們今天知道的UPC(通用產品代碼)。商業條形碼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才被使用,最初的應用是用于工業。條碼技術的早期使用者包括鐵路公司和美國郵政服務公司。1967年,美國鐵路公司(KarTrak)使用條碼。這個項目花了將近7年的時間才有95%的機群覆蓋,但最終在1975年被放棄了,因為讀取條碼的技術困難。當時,一種類似的技術稱為RFID(射頻識別),但被認為太過昂貴,所以沒有使用。定制激光讀取器然而,到1991年,RFID技術得到了改進,價格也降低了,所有軌道車輛都必須使用RFID標簽進行識別。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郵政開始研究條碼在郵件遞送中的應用和用途,到1982年,美國郵政服務局開始實施郵政網絡代碼,以追蹤美國各地的郵件遞送情況。五年之內,“美國郵報”就安裝了條碼系統在美國的大部分主要城市。美國郵政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究條碼在郵件投遞中的應用和用途。到1982年,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 Postal Service)實施了跟蹤美國各地郵件投遞的郵政編碼。在五年內,美國郵政在美國大多數主要城市安裝了條碼系統。實際上,條碼的第一個發明是由愛爾蘭人發明的,很可能是基于公元最初幾個世紀的愛爾蘭字母表,看起來就像是條碼本身的一種形式。如今,條碼有多種用途,包括識別零售產品、郵件分類、倉庫使用,甚至用于醫院的患者識別和跟蹤。
掃一掃,關注我們